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03 上一期   
    本期栏目:
    群体认同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对群体内疚的影响
    梁栩源, 吴晓玉, 汤明, 袁博, 李伟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1):  1-8. 
    摘要 ( 93 )   PDF(pc)(880KB) ( 66 )   收藏
    为探讨群体认同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对群体内疚的作用,通过3个实验以考察不同层次的群体认同(某高校学生、大学生、中国人)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失望、愤怒)对群体内疚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群体认同对群体内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不同层次的群体认同均保持稳定;外群体失望情绪表达只会促进较低群体层次的内群体成员产生群体内疚。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群体内疚的产生机制,并为转化该机制应用于处理群际冲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孤独感与躯体生命质量的关系:一项纵向追踪研究
    范云歌, 黄瑞典, 王威, 张瑞, 李晓薇, 范方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1):  9-17. 
    摘要 ( 53 )   PDF(pc)(912KB) ( 79 )   收藏
    为探讨老年人孤独感对其躯体生命质量的纵向关系及其作用路径,使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的躯体生命质量分量表、孤独感量表简版、宿命论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广东省276名老年人进行间隔9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老年人孤独感可负向预测其躯体生命质量;(2)宿命论在孤独感与即时躯体生命质量之间起调节作用,低宿命论可减弱孤独感与躯体生命质量间的负向关系;(3)抑郁在孤独感与长期躯体生命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结果为老年人孤独感与躯体生命质量的关系提供了纵向证据,对提高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功能和促进我国积极老龄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本质论对文化自信的影响
    董俊莹, 卫朝选, 毕重增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1):  18-24. 
    摘要 ( 37 )   PDF(pc)(893KB) ( 29 )   PDF(mobile)(893KB) ( 8 )   收藏
    心理本质论是人类形成概念范畴的重要认知方法,其在文化自信的形成的作用性质是未知的。通过两项研究探究心理本质论(文化本质论和人格本质论)对文化自信形成的作用。第一项研究发现,操纵文化本质论可以状态性改变个体的文化自信,具体表现为文化自信会随文化本质论增高而显著增高。第二项研究发现,非文化领域的人格本质论变化未对个体的文化自信产生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心理本质论是影响个体文化自信的因素,其作用具有文化领域特异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感对城乡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陈雨欣, 范琳琳, 孟维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1):  25-34. 
    摘要 ( 38 )   PDF(pc)(980KB) ( 27 )   收藏
    如何提高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研究1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2考察权力感和城乡类型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学生执行功能存在消极影响;(2)权力感在城乡类型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因此,提高权力感有助于改善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生的执行功能并能短期缩短城乡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学生的发展差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质性分析的网络社会排斥前因机制探究
    秦萌萌, 孙倩, 邵爱国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1):  35-43. 
    摘要 ( 35 )   PDF(pc)(927KB) ( 28 )   收藏
    运用扎根理论,借助NVivo软件对国内文献、网络热帖评论及深度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探讨网络社会排斥的前因机制。结果发现,网络环境对互动对象社会排斥行为的归因倾向是影响网络社会排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形象意识高的个体,其拒绝敏感性强,更容易作出消极归因并陷入自我否定,消极情绪增加,从而加剧了网络社会排斥。而个体向往情绪的增多、高质量的现实人际关系及与互动对象紧密的现实关系距离则能减少对互动对象行为的消极归因,有助于缓解或预防网络社会排斥。此外,网络发展、网络特征及使用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网络社会排斥。研究结果能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研究框架,为治理网络社会排斥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的结构探索与量表编制
    衣新发, 姜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1):  44-55. 
    摘要 ( 35 )   PDF(pc)(1013KB) ( 30 )   收藏
    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质性访谈,构建了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的结构框架,并编制了适用于大学生的评估量表。通过分析2530名大学生数据,最终形成了包含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类型和应用两个分量表的正式量表,共3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稳定性、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能够有效评估大学生的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干预策略:基于食物渴求的精细化侵入理论的视角
    沈悦, 张赫, 汪聪慧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1):  56-64. 
    摘要 ( 50 )   PDF(pc)(1017KB) ( 50 )   收藏
    不健康饮食行为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有效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精细化侵入理论提出食物渴求的产生包括两个阶段。首先,食物线索触发侵入性的意象;其次,个体对侵入性意象进行精细化加工。基于该理论系统梳理了现有的饮食行为干预策略,探讨了这些策略的关联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为更有效地开发和实施促进健康饮食行为策略提供了参考性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