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01 上一期   
    本期栏目:
    师徒关系对徒弟工作态度的作用机制: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唐涵羽 李霞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5):  257-272. 
    摘要 ( 161 )   PDF(pc)(1299KB) ( 1059 )   收藏

    为厘清师徒关系对徒弟工作态度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该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包含103项独立研究、126个效应值及33617个研究样本的101篇文献进行了定量整合,结果表明:(1)徒弟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感均能中介师徒关系对徒弟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正面影响。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差异检验发现,徒弟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显著大于徒弟自我效能感。同时,师徒关系也通过徒弟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间接影响徒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2)文化情境调节了师徒关系与徒弟工作态度的关系。具体来看,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长期导向文化中师徒关系对徒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的积极影响强于个人主义、低权力距离、短期导向文化中师徒关系对二者的积极影响。以上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师徒关系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师徒关系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欺凌受害对初中生外化问题的影响:一项短期追踪研究
    刘晨旭 赵献梓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5):  273-282. 
    摘要 ( 223 )   PDF(pc)(1161KB) ( 725 )   收藏

    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一般压力理论,探讨欺凌受害对初中生外化问题的纵向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学生卷、青少年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对河北省962名初中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分别为920和858)。结果发现初中生早期欺凌受害经历不仅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外化问题行为,还会通过同伴关系的纵向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表达抑制和同伴关系的纵向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后期的外化问题。该研究揭示了欺凌受害影响外化问题的作用机制,对减少初中生外化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文词语远距离联想测验的编制及初步探索
    陈静 许天委 陈群林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5):  283-295. 
    摘要 ( 305 )   PDF(pc)(1684KB) ( 2066 )   收藏

    远距离联想测验(RAT)及其变式复合远距离联想测验(CRAT)是揭示聚合思维和顿悟认知神经机制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也是评估个体创造性潜能的常用测试。相较于CRAT,RAT更适合跨文化研究。但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以及中文词语联结方式的多样性,直接修订RAT并不可取,亟需发展中文词语远距离联想测验(CWRAT)。基于经典的联结层级理论和中文语境下的联结特性,研究采用等级计分模式,编制了80个CWRAT条目,并丰富了条目的难度、顿悟感以及联结方式等参数信息。效度检验显示CWRAT与创造性类比推理、创造性成就、经验开放性显著相关。采用潜在类别分析,以联结方式为分类指标对条目进行分类。结果显示CWRAT条目可划分为三个类别,C1和C3类别主要包含象征和比喻联结,条目表现出更高的顿悟感,而涉及更多常规性联想的C2类别表现出较低的顿悟感和难度。该结果表明CWRAT的顿悟体验的差异受到不同联结方式的影响。该测量不仅丰富了现有中文创造性测评工具库,也为创造性的跨文化比较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腐败的实验研究法及其研究进展
    魏子晗 魏李帆 刘洪志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5):  296-307. 
    摘要 ( 156 )   PDF(pc)(1359KB) ( 633 )   收藏

    通过对近年来采用实验研究方法考察腐败行为的内容加以梳理,并对不同实验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对比,以期促进我国腐败行为实验研究的发展。腐败行为的实验研究法可分为腐败情境模拟法、腐败博弈范式和田野实验法三类,借助这些实验研究方法,可以考察多种因素对腐败行为的影响,并检验相关反腐机制的有效性。在未来研究中,实验研究法可为评估反腐政策治理效果,开发腐败测量工具,分析腐败动态规律,探究集体腐败等多个方面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感恩干预研究有效性的反思与展望
    王一帆 梁宏宇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5):  308-318. 
    摘要 ( 192 )   PDF(pc)(1416KB) ( 441 )   收藏

    感恩干预是利用一定的感恩策略来对目标人群的福祉产生积极影响(或减弱消极影响)的干预方式。作为积极心理干预的重要方法,感恩干预的有效性是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问题。从本质上看,感恩干预的有效性是需要有效的感恩干预研究结果来证实,但当前感恩干预研究是否在各个环节的实施中均有效还令人存疑。据此,从干预目标的达成逻辑、干预策略的选择匹配与干预实施的影响因素这三个方面对当前感恩干预研究的有效性做出一定的分析与思考。此外,还挖掘促进感恩干预有效的内在机制,从互动式的角度丰富了感恩干预的路径模式,探索了感恩干预的适用边界,并指出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感恩干预的模式是丰富感恩干预研究有效性的未来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学家的责任担当——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雷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5):  319-320. 
    摘要 ( 375 )   PDF(pc)(2232KB) ( 620 )   收藏

    倡导心理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我国社会的心理健康议题,俞国良教授展现了心理学家的责任担当。他立足于自己的学术专长,持续近二十年倾情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及科学普及,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反映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价值的专业敏感,也体现其锐意进取、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学术追求。

    俞国良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部分已整理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六卷)一书。这部多卷本著作可以从四个维度洞开我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

    一是经典理论与前沿问题的承前启后。该书对心理健康经典理论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又站在时代和教育制高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问题。第五卷《心理健康经典理论思想研究》依据心理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与认知主义的18位心理学大师经典的心理健康观点进行了解析与评价,试图从大师们的著述和研究中,和大家一起寻找曾经失去的“经典家园。”第四卷《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问题研究》则积极融合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前沿、领域研究前沿和应用领域前沿进行梳理总结。从“经典”到“前沿”的承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意义。

    二是心理学科与多元学科的融会贯通。该书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学科融合的属性,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三卷《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作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错综复杂,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需要协同“作战”。于是,分别从心理科学的八个分支领域、教育科学的九个分支领域、研究对象的十余个群体,以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既有对研究成果的梳理,又有对应用研究成果的总结,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学科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三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齐头并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六卷《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应用研究》由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篇组成。基础研究篇由元分析构成,例如,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的元分析系统研究。理论研究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理论问题,即幸福感问题。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可以说,正是对幸福感的不懈追求,人类完成了一场生命本质力量的精神突围。应用研究篇主要是为了应对和解决诸如无聊、污名、手机依赖和父母倦怠、手机教养、老年身体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这既体现出对心理健康基础研究的精准把握,又展现出对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全面关照。该书中的第一卷《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足调研,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和量表编制等进行了阐述,旨在提供适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第二卷《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则从总论、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调研、实证研究诸方面入手,试图全景式展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及其教育对策。这两个专题研究分别聚焦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对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中小学生和处于成人初显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报告进行梳理,为我国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悉作者正在出版中的成果,还涉及到“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及“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论题,前二者在印刷中,后两者已交稿。显然,这些成果依然值得我们翘首以待。当然,希望俞国良教授再激再励,能为我们贡献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精神食粮”。

    我相信目前这洋洋洒洒、近三百万言的鸿篇大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六卷),一定会让我们对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形成入木三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在帮助我们破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困局的过程中,发挥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