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01 上一期   
    本期栏目:
    大学新生抑郁、焦虑及压力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一项追踪调查
    阴云航 陈丹筠 陈璋琪 李亚莉 张金金 王育纯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9):  513-521. 
    摘要 ( 415 )   PDF(pc)(832KB) ( 1174 )   收藏

    对408位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追踪测查,采用交叉滞后模型检验创造力倾向不同维度与抑郁、焦虑及压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冒险和想象力得分显著下降,挑战、好奇和抑郁、焦虑与压力得分,没有发生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2)抑郁显著正向预测想象力,显著负向预测好奇及挑战;(3)抑郁与冒险相互预测;(4)焦虑、压力与创造力倾向各维度的回归系数未达到统计学标准。因此,得出结论:抑郁是创造力倾向各维度的前因变量,这一发现对创造力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创造力倾向各维度与焦虑、压力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父母心理控制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作用
    韩怡闻 孙圣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9):  522-529. 
    摘要 ( 261 )   PDF(pc)(643KB) ( 529 )   收藏

    为探讨父母心理控制、智障儿童自我控制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对72名智障儿童及其父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与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控制与其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心理控制可以正向预测智障儿童品行问题、多动注意障碍以及问题行为总分。(3)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障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自我控制能力能缓冲父母心理控制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中生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教学模式的调节作用
    王帅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9):  530-542. 
    摘要 ( 342 )   PDF(pc)(782KB) ( 1331 )   收藏

    为探讨成就目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教学模式的调节作用,选取878名高中生为被试,其中335名高中生接受网络教学,543名高中生接受课堂教学。结果表明:(1)成就目标及其三个维度(掌握趋近、掌握回避和成绩趋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成就目标的成绩回避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2)时间管理倾向在成就目标、掌握趋近和成绩趋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掌握回避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遮掩作用;(3)教学模式对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中介作用的后半条路径有调节作用。因此,成就目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的情绪惰性与反刍思维
    李亚彤 张莉娜 白晶晶 丁小斌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9):  543-552. 
    摘要 ( 742 )   PDF(pc)(684KB) ( 2136 )   收藏

    抑郁症的心理灵活性缺失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情绪惰性和反刍。情绪惰性和反刍虽在抑郁的发作和维持中各自发挥着独立的作用,但两者之间也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反刍预测了情绪惰性的发生以及两者都与情绪吸引因子显著相关。另外,反刍与情绪惰性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背外侧前额叶异常活动、执行控制网络相关脑区和功能连接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领域应关注抑郁个体情绪惰性和反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同精神疾病情绪惰性与反刍的关系以及针对情绪惰性的干预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吸引力研究述评
    包美玲 卢谢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9):  553-563. 
    摘要 ( 374 )   PDF(pc)(685KB) ( 1136 )   收藏

    人才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获得发展优势的关键。然而,很多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起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吸引力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概念内涵、结构维度、测量以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最后进行了总体评述,分析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文版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残疾人群体中的修订及应用
    朗瑞 王予灵 李祚山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9):  564-573. 
    摘要 ( 499 )   PDF(pc)(649KB) ( 1112 )   收藏

    为检验中文版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残疾人群体中的信效度,并探讨人口学因素对残疾人心理幸福感的预测作用,通过残联渠道获取有效样本352人(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和513人(信效度检验)。修订后的中文版心理幸福感量表(C-PWBS-16)共16题,包含环境掌控、生命成长、积极心态和自主四个因子,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总量表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0.89之间,重测信度在0.76~0.93之间。残疾人心理幸福感的人口学差异表现在:女性高于男性、先天残疾高于后天残疾、重度残疾高于轻度残疾;受教育水平越高,心理幸福感越高;肢残者心理幸福感最低。综上,C-PWBS-16在残疾人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残疾人心理幸福感的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身认知为何是内感受的?——评《具身认知心理学:大脑、身体与心灵的对话》
    陈向群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9):  574-576. 
    摘要 ( 421 )   PDF(pc)(550KB) ( 1470 )   收藏

    身体究竟如何因果性地影响认知?不同以往的哲学视角,陈巍等人在其新著《具身认知心理学:大脑、身体与心灵的对话》中另辟蹊径,选择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回答这一认知科学的热门问题。作者站在怀疑论的立场认为,传统的具身认知理论仅仅强调大脑、心灵和身体之间的互动,还远不能说清楚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故而作者提出了一种“内感受的具身认知科学”概念,将内感受的心理活动视为连接具身认知内在和外在之间的桥梁,从而为具身认知提供了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论框架,极大地深化和拓展了具身认知的概念和内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