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2, Vol. 10 ›› Issue (9): 543-552.

• • 上一篇    下一篇

抑郁症的情绪惰性与反刍思维

  

  • 出版日期:2022-09-01 发布日期:2022-09-26

Emotional Inertia and Rumination in Depression

  • Online:2022-09-01 Published:2022-09-26

摘要:

抑郁症的心理灵活性缺失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情绪惰性和反刍。情绪惰性和反刍虽在抑郁的发作和维持中各自发挥着独立的作用,但两者之间也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反刍预测了情绪惰性的发生以及两者都与情绪吸引因子显著相关。另外,反刍与情绪惰性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背外侧前额叶异常活动、执行控制网络相关脑区和功能连接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领域应关注抑郁个体情绪惰性和反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同精神疾病情绪惰性与反刍的关系以及针对情绪惰性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 抑郁, 情绪惰性, 反刍, 脑神经机制

Abstract:

One of the defining features of depression is a loss of mental flexibility, manifested by emotional inertia and rumination. Although emotional inertia and rumination play independent roles in the onset and maintenance of depression, they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specifically, rumination predicts the occurrence of emotional inertia and both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attraction factors.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mination and emotional inertia may be influenced by abnormal activity in the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lPFC), 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 (ECN) related brain regions and functional connection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ertia and rumination in depressed individu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ertia and rumination in different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emotional inertia

Key words: depression,, emotional inertia,, rumination, neural brai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 B844
[1] 阴云航 陈丹筠 陈璋琪 李亚莉 张金金 王育纯. 大学新生抑郁、焦虑及压力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一项追踪调查[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9): 513-521.
[2] 刘艳 刘志红 段慧珍 陈功香 刘文娟. 不安全依恋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7): 407-414.
[3] 代文武 李兆岚 贾 宁.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侵入性反刍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联结的调节效应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6): 341-349,359.
[4] 魏晓薇 李强 翟宏堃 周彦榜 鲁帆. 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基于产后抑郁的认知行为模型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6): 330-340.
[5] 郑梦沂 董倩倩. 中国留学生抑郁和焦虑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5): 286-295.
[6] 薛严 郑闽 张雪 徐伟. 愤怒反刍思维与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特质愤怒和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4): 238-246.
[7] 周明慧, 林国耀, 彭玉玲, 董婵霞. 社区矫正人员表达抑制与社会适应:抑郁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8): 470-476.
[8] 徐 慧, 赵富才. 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5): 270-282.
[9] 严培荣, 孙圣涛. 愤怒反刍: 内涵、 影响因素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2): 760-768.
[10] 潘超, 高冬东. 上行社会比较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1): 698-704.
[11] 宋彩荣, 陈 明, 李伟强, 李莉红, 李媛媛. 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和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7): 423-430.
[12] 张丽敏, 刘传新, 曲可佳.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12): 763-768.
[13] 周佳惠.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8): 455-461.
[14]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2): 723-727.
[15] . 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1): 665-6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孙 铃, 宋晓星, 周战强, 孟祥轶, 辛自强. 财经知识的概念、结构和测量[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59 -464 .
[2] 辛志勇, 于泳红, 辛自强. 财经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72 -483 .
[3] 韦 晓, 兰继军. 近10年我国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第14~19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分布为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503 -512 .
[4] 辛自强, 张红川, 孙铃, 于泳红, 辛志勇. 财经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50 -458 .
[5] 张红川, 苏 凇, 吕杰妤, 张 梅, 辛自强. 基于理性决策的财经能力:概念、结构与测量[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65 -471 .
[6] 张晶晶, 余真真, 田 浩. 亲环境行为的情理整合模型:生态情感卷入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84 -492 .
[7] 刘洋, 刘筱萌, 李爽怡, 万造君, 苑媛. 家长式领导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上下级关系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13 -521 .
[8] 韩 璞, 张 凤, 雷秀雅. 不同自我权力感知儿童的学校动力绘画特征[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22 -527 .
[9] 胡锦慧, 辛 聪, 陈幼贞. 编码方式和线索显著性对前瞻记忆的影响[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37 -542 .
[10] 余习德, 鲁 成, 高定国. 时间流逝感与时间观、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93 -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