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深入理解其职业使命感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工作—家庭助益理论,探究践行职业使命感与中国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工作—家庭助益的中介作用。对267名高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践行职业使命感与工作助益家庭和家庭助益工作显著正相关,工作助益家庭与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且工作助益家庭在践行职业使命感和工作满意度及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在分析影响“公筷公勺”使用意愿的基础上,考察了框架效应、动态描述性规范和道德助推三种策略对于公众使用“公筷公勺”意愿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当前公众对使用“公筷公勺”持较认同态度,但实际使用行为较少。(2)“医学、卫生领域的权威人士在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是促进公众在家或公共场合使用“公筷公勺”的主要原因。(3)“聚餐时,只要有一个人不使用公筷公勺,就不能达到使用公筷公勺的目的”是阻碍公众在家或公共场合不使用“公筷公勺”的主要原因。(4)相较于损失框架与道德助推,动态描述性规范对公众使用“公筷公勺”的促进作用更强。
为探讨不同年龄青少年家庭功能、同伴关系与网络适应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1285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功能、同伴关系与积极网络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网络适应呈显著负相关;年龄与积极网络适应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网络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同伴关系促进家庭功能正向预测积极网络适应和负向预测消极网络适应。(3)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同伴关系对家庭功能正向预测积极网络适应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但不能对消极网络适应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年龄从家庭、同伴两方面入手,促进良好网络适应的形成。
疲劳感知是影响学生能否有效参与网课的一项重要因素, 但当前缺乏对网课疲劳合理的测量手段。设计并开发了网络课程疲劳量表,发现量表具有稳定清晰的两因素结构(生理疲劳和内容疲劳),且具有良好的项目质量和信效度水平, 可作为网课疲劳感知的测量工具。进一步探索了教师幽默对于网课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幽默与生理疲劳正相关, 与内容疲劳负相关;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中介了教师幽默和内容疲劳之间的负向关系。
为探讨当下社会热点现象“躺平”,探索其内在维度,编制一份适合青年人的“躺平”问卷。基于文献综述结果,结合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编制初始问卷,分别选取272名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选取163名被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对总体435名被试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群体差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索“躺平”与自尊、成就动机以及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躺平”量表共有12个项目,包含“觉醒躺平”和“逃避躺平”两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两维度模型拟合良好。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躺平”与自尊、成就动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躺平”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在今后相关研究中作为“躺平”行为的测量工具。
心理丰富性的生活是由有趣和充满视角转变的经历组成的,是一种新的幸福形式。目前已发展出问卷、档案研究法和实验室情景任务等方法对其进行测量。开放性人格和短期旅行这一生活经历为心理丰富性的强预测因子,并且心理丰富性的生活与快乐和有意义的生活在幸福产生经历的情绪体验、客观价值以及带来的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可以继续研究三种生活间的异同,以及心理丰富性可能为个体带来智慧和创造力等好处,并进一步在中国开展有关心理丰富性的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