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1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6-28 上一期   
本期栏目:
“被掩盖的自我”:亲子关系配偶化经历对高中生自我加工的影响机制
谢善玉, 程淑华, 韩毅初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7):  385-394. 
摘要 ( 34 )   PDF(pc)(1124KB) ( 58 )   收藏
采用知觉匹配范式,探讨亲子关系配偶化对高中生自我加工的影响机制以及情绪面孔在其中的作用,旨在揭示我国文化背景下亲子关系配偶化对个体自我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亲子关系配偶化经历的个体依然存在自我加工优势,同时表现出母亲加工优势;在高兴情绪的作用下,有亲子关系配偶化经历的个体自我加工优势消失;悲伤情绪条件下,母亲加工优势增强;而愤怒情绪条件下,自我优势效应稳定存在。因此,亲子关系配偶化经历破坏了个体自我加工的稳定性,表现为母亲加工优势的增强对自我加工优势的掩盖,以及在高兴情绪、愤怒情绪、悲伤情绪条件下自我加工优势的消失、维持与并存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线客体化经历与青少年异常进食行为的关系:理想美内化和身体羞耻的链式中介作用
胡杨, 于晓琳, 卢娜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7):  395-406. 
摘要 ( 39 )   PDF(pc)(998KB) ( 29 )   收藏
为探讨在线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身体羞耻对青少年异常进食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在线客体化经历量表、中文版进食行为问卷、关于外表的社会文化态度量表和身体羞耻分量表对707名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线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身体羞耻和异常进食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在线客体化经历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异常进食行为,该作用通过理想美内化和身体羞耻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该结果说明,在线客体化经历对青少年的异常进食行为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且这种效应受到理想美内化和身体羞耻的影响,为青少年异常进食行为的干预提供启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稀缺对大学生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及团体辅导干预
李丽, 何佳佳, 陈佳颖, 陈思婷, 雷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7):  407-416. 
摘要 ( 25 )   PDF(pc)(1280KB) ( 22 )   收藏
为探讨资源稀缺对大学生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及其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研究一采用面部表情类别知觉范式,比较资源稀缺群体与资源充裕群体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转折点和斜率差异。研究二基于研究一的结果,采用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针对新招募的一批资源稀缺群体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结果显示:(1)资源稀缺群体在识别愤怒-快乐表情连续体时的转折点显著大于资源充裕群体,且转折点处的斜率显著较小,表明资源稀缺促使个体对消极面部表情的判定持更宽松的标准,对表情类别发生变化的敏感性更弱;(2)团体辅导干预有效改善了个体在面部表情类别知觉中的负性情绪反应偏向。研究首次揭示了资源稀缺削弱个体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机制,并发现通过团辅干预可有效缓解这一效应,为理解稀缺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 PERMA 理论与园艺疗法的劳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效果
杨继超, 黄建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7):  417-425. 
摘要 ( 19 )   PDF(pc)(966KB) ( 8 )   收藏
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理论与园艺疗法,探索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效果,为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大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采用准实验设计,选取广西某高校50名参与PERMA劳动教育课程的学生为实验组,150名同年级学生为对照组,开展16次共32学时的劳动教育实践。使用改编的参考PERMA理论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开展前后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在PERMA五维度(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以农事体验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课程能够系统性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验证了园艺疗法作为隐性干预工具的有效性,为高校实践育人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复制的课程范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卷氛围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br#
耿露滢, 薛文惠, 毕重增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7):  426-435. 
摘要 ( 42 )   PDF(pc)(958KB) ( 35 )   收藏
结合问卷法与实验法,探讨内卷氛围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认知灵活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内卷氛围与研究生创新意愿负相关,认知灵活性在内卷氛围对创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内卷氛围虽然能够促进聚合思维,但是抑制认知灵活性和发散思维新颖性,还能通过认知灵活性部分中介对发散思维新颖性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内卷氛围对体现研究生创造力的创造意愿、发散思维及聚合思维的影响不同,认知灵活性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认知在游戏中成长:动作类电子游戏的潜在益处
王薇薇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7):  436-445. 
摘要 ( 17 )   PDF(pc)(968KB) ( 14 )   收藏
采用双加工理论,阐释动作类电子游戏在个体视觉加工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自下而上的视觉加工中,玩家表现出更高的视觉敏锐度、精准度和对比敏感度;在自上而下的视觉加工中,玩家则展现出更强的注意控制和注意分配能力。顶叶-额叶网络功能连接的增强支持了自下而上加工的自动化提升,而内侧颞叶抑制增强与自上而下加工的主动控制优化密切相关。横断研究表明,玩家视觉加工优势显著,而在干预研究中非玩家提升较小,或因选择偏倚、训练时长及样本限制所致。不同类型动作游戏对个体的影响也存在不同,射击游戏强化视觉加工,冒险游戏提升执行功能与问题解决能力。未来应重视被试选择的合理性、干预训练信效度和时效性以及动作游戏在儿童、年长群体中的实践与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技术与应用》投稿须知
《心理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 (7):  446-448. 
摘要 ( 48 )   PDF(pc)(773KB) ( 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