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01 上一期   
    本期栏目:
    “招娣/弟”命名偏好的省际差异及宗族文化的影响
    任孝鹏, 余俊霏, 万路明, 李江玥, 张子言, 李婵娟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3):  129-136. 
    摘要 ( 177 )   PDF(pc)(1683KB) ( 292 )   收藏

    “招娣/弟”是个有明确涵义的名字,它在群体层面上能够反应命名者对男孩偏好的社会价值取向。通过档案数据,建构了省层面的宗族文化、“招娣/弟”比例等数据,卡方检验证实了“招娣/弟”比例存在省际差异。同时探讨了宗族文化对这种差异的影响。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支持宗族文化正向预测“招娣/弟”比例的差异,宗族文化越强的省“招娣/弟”比例就越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的亲社会谎言对儿童人际信任的影响
    李竹俏, 王宇, 袁博, 李伟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3):  137-146. 
    摘要 ( 97 )   PDF(pc)(1097KB) ( 227 )   收藏

    通过情景故事法,探究了7~12岁儿童对不同身份(老师、同伴)说谎者实施不同类型亲社会谎言(利他谎言、互惠谎言、伤害第三方谎言)时的人际信任程度。结果发现:(1)7~12岁儿童对实施亲社会谎言者的信任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在7~9岁逐渐增加,而9~12岁期间逐渐降低。(2)相比于互惠谎言和伤害第三方谎言,儿童对利他谎言实施者的人际信任水平更高。(3)相较于同伴,儿童对老师实施互惠和伤害第三方谎言时的信任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明晰儿童如何看待不同类型的亲社会谎言,并为研究儿童人际信任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迷信对邪恶消费的影响及其边界
    王泠媛, 王艺衡, 赵娜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3):  147-158. 
    摘要 ( 62 )   PDF(pc)(1177KB) ( 203 )   收藏

    使用数据集研究法、问卷法、情境实验法以及现场实验法,通过五个研究探讨了数字迷信效价对邪恶消费的影响,以及控制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数字迷信增加个体对邪恶商品的消费,而消极数字迷信减少个体对邪恶商品的消费。控制感能够调节数字迷信对邪恶消费的影响:在高控制感条件下,不同数字迷信效价对邪恶消费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低控制感条件下,不同数字迷信效价对邪恶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数字迷信影响个体进行更多的邪恶消费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智力干预的效果:来自两个准实验的证据
    张辉华, 杨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3):  159-169. 
    摘要 ( 41 )   PDF(pc)(1210KB) ( 169 )   收藏

    以高校学生为被试,采用干预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及跟踪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智力干预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1发现,经过为期近四个月的综合培训,积极培训组的后测情绪智力有显著提高,纯培训组的提高边缘显著,控制组没有变化。实验2发现,经过四周的积极情绪书写表达干预,干预组情绪智力和生活满意度后测的变化不明显,但跟踪测情绪智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变化相对于前测分别达到显著和边缘显著。而且,这种情绪智力的变化对跟踪测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控制组的情绪智力和生活满意度无论是后测还是跟踪测变化都不显著。结果表明:干预可提高个体情绪智力,不同的干预情境对最终的干预成效会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庸思维方式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基于双因子模型的视角
    黄莹, 陈艳萍, 胡婷, 杨怡姗, 林荣茂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3):  170-178. 
    摘要 ( 34 )   PDF(pc)(1227KB) ( 124 )   收藏

    分层整群抽取2867名大学生,采用双因子模型探讨中庸思维方式量表(ZYTSC)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局部因子,全局因子占主导地位,但多方思考与和谐性分别造成了23%、26%的方差变异,表明多方思考与和谐性等特殊成分的存在;中庸思维方式双因子模型的跨性别和跨年级强等值性得到支持。中庸思维方式量表同时测量了中庸思维方式的共同性和特异性成分,研究对理解中庸思维方式和正确使用中庸思维方式量表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成瘾的易感性生物标记:从神经认知到分子遗传的证据
    严万森, 刘苏姣, 王露娇子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3):  179-192. 
    摘要 ( 38 )   PDF(pc)(1410KB) ( 113 )   收藏

    药物成瘾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具有从偶然性用药、规律性用药到强迫性用药的渐进式发展特征。研究提示,药物成瘾存在潜在的个体易感性机制,即在成瘾发生过程中不同个体接触药物后的成瘾风险并不相同,探索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是揭示成瘾易感性机制的重要途径。近十多年来,关于成瘾易感性标记的研究不断积聚。文章从神经认知、神经影像及脑电生理、分子遗传等层面梳理与药物成瘾生物标记有关的证据,试图在基因-大脑-心理-行为的理论框架下,对成瘾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综合阐释,期望为未来研究在探索药物成瘾的候选神经生物标记、寻找临床干预试验的精准靶点等方面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