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8-08-01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财经素养理论建构”专题简介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449-449. 
    摘要 ( 622 )   PDF(pc)(2175KB) ( 266 )   收藏

    专题主持:

    辛自强,现任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行为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从事经济心理和社会心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重点及一般课题6项,省部级等其他课题10余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超过6000次;出版专著教材8部,4次获省部级学术或教学成果奖;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会长,《心理技术与应用》主编,《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编委。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我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生活是国家、社会、公民生活的主旋律,人们对经济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财经素养是个体素养的重要内容,不但关乎个人福祉,而且对个体财经行为和宏观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探讨我国公民财经素养的现状、作用和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对财经素养的研究有两条文献脉络:一方面是经济学的研究,这一脉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取得进展;另一方面是心理学的研究,这一脉络发端更早,但主要是对财经价值观的研究。然而,已有研究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两个学科的文献脉络和研究视角均缺乏整合,很少相互引证和吸收;二是对财经素养内涵与结构的认识鲜有突破,不重视理论建构;三是对财经素养的经济学实证研究,没有充分重视测量工具的信效度等心理测量学要求。
    我们2017年获得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325)“我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建构与数据库建设”,试图弥补上述不足,开发新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调研我国公民的财经素养。这一项目首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是理论建构。我们在对财经素养研究文献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后,整合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人性观(经济人与社会人),提出了财经素养的“三元”结构:财经素养是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三者的综合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对三者有关的文献进展、概念结构进行了分析,建构了理论模型。对财经素养及其下属的二级概念、三级概念的理论分析,将为后续的测量工具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我们的研究项目试图推动对财经素养开展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我校建设面向经济生活主战场的心理学学科体系,建立广义经济心理学的一次努力。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我们希望通过发表“财经素养理论建构”专题论文,与相关学科的同行开展学术交流。本专题包括4篇论文,文题依次是:财经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财经知识的概念、结构和测量;基于理性决策的财经能力:概念、结构与测量;财经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
    辛自强, 张红川, 孙铃, 于泳红, 辛志勇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450-458.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8.001
    摘要 ( 763 )   PDF(pc)(650KB) ( 955 )   收藏
    自20世纪90年代初对财经素养的经济学研究兴起,这一领域已有长足发展,然而,心理学对财经价值观的研究一直处于与之分离状态,学界对财经素养内涵与结构的认识鲜有突破。本文对财经素养研究文献进行了学术史的梳理,并整合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人性观(经济人与社会人),对其内涵作了界定,提出了财经素养的“三元”结构:财经素养是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三者的综合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知识的概念、结构和测量
    孙 铃, 宋晓星, 周战强, 孟祥轶, 辛自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459-464.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8.002
    摘要 ( 432 )   PDF(pc)(589KB) ( 992 )   收藏
    财经知识是财经素养三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在财经知识的概念、内容、测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混淆,本文梳理了该领域的文献资料,提出财经知识需要与财经能力和一般能力相区别,聚焦于我国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财经概念和原理,包含日常收支、财富管理、风险防范和财经视野四个方面。未来研究可以以此为依据,建立标准化财经知识测验,进一步检验这一内容结构的合理性,并考察财经知识与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对财经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理性决策的财经能力:概念、结构与测量
    张红川, 苏 凇, 吕杰妤, 张 梅, 辛自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465-471.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8.003
    摘要 ( 666 )   PDF(pc)(614KB) ( 696 )   收藏
    财经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的研究者在其中一个关键性成分,即财经能力概念与结构的考察上混淆了财经能力与财经行为,导致了循环论证的问题。我们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基于理性决策的财经能力模型。该模型将财经能力分为两大成分:一为核心能力,即理性决策能力;一为外周能力,包括文本信息加工、数字信息加工、风险管理与自我控制四类能力。我们随后对上述模型中不同类型能力如何进行测量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经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
    辛志勇, 于泳红, 辛自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472-483.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8.004
    摘要 ( 520 )   PDF(pc)(709KB) ( 814 )   收藏
    财经价值观是人们对财富获得、财富使用等个体财经活动进行认知、评价和取舍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现有研究有两种取向:宏观取向的研究将财经价值观作为一般价值观系统中的一个因子来考察,微观取向的研究则直接考察财经价值观的某一特定因子,如物质主义、金钱态度等,我们认为应该在中观水平上专门针对财经价值观本身及其结构开展研究。本文在梳理不同水平的有关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财经生活实践和学理分析,界定了财经价值观概念,并采用内容构建路径提出了财经价值观结构:理财价值观、财富价值观和财经伦理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环境行为的情理整合模型:生态情感卷入的作用
    张晶晶, 余真真, 田 浩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484-492.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8.005
    摘要 ( 638 )   PDF(pc)(669KB) ( 512 )   收藏
    在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理性认知因素的影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本研究将生态情感卷入加入其中,以新能源电动汽车购买为例,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及自编的生态情感卷入问卷、认知利益、积极和消极情绪、新能源电动汽车购买意图等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汽车论坛、QQ群、微信群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车主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明理性认知因素(包括环境关心、认知利益等)和情绪情感因素(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等)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建立亲环境行为的情理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亲环境行为的情理整合模型包括生态情感卷入、环境关心、认知利益、积极情绪及行为意图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构成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三条路径,即“情感-理性-行为”路径、“情感-情绪-行为”路径和“情感-理性-情绪-行为”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流逝感与时间观、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
    余习德, 鲁 成, 高定国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493-502.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8.006
    摘要 ( 818 )   PDF(pc)(733KB) ( 1318 )   收藏
    时间流逝感是个体对时间流逝的态度与情感。时间观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的心理与行为倾向。对西方群体的调查表明:时间观各维度间越不平衡,被试感觉过去十年流逝得越快;时间观越平衡,过去十年流逝得越慢。然而遗憾的是,这一结论并未以标准化的测量手段验实(特别是在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群中)。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了我国928名大学生流逝感与时间观、流逝感与人格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流逝感是包含“情绪情感”、“生理易感”与“行为倾向”的三维统合心理表征;(2)时间观中的“消极过去”、“宿命现在”与“未来”维度可依次正向预测流逝感得分;(3)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与“严谨性”可依次正向预测流逝感得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10年我国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第14~19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分布为例
    韦 晓, 兰继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8):  503-512.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7.007
    摘要 ( 882 )   PDF(pc)(5244KB) ( 829 )   收藏
    采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Ⅴ和经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CCP)学术委员会审查录取编印的《论文摘要集》作为数据源,对“摘要集”中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分析我国心理学学科研究领域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研究重点、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演进路径。结果发现:(1)师范院校是我国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力量;(2)核心作者多是出于高校学者,且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很少;(3)“价值观”将是未来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新课题;(4)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包括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的一般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