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3-01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打破物质主义和孤独的恶性循环:敬畏的调节作用
    柯金宏, 赵 娜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3):  129-139.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3.001
    摘要 ( 481 )   PDF(pc)(1073KB) ( 815 )   收藏
    在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主义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问卷测量的方法调查378名被试,以探讨物质主义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敬畏的调节作用。使用PROCESS插件做调节作用检验和简单斜率检验,结果发现,(1)物质主义对孤独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敬畏能调节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孤独的关系,敬畏情绪能缓冲物质主义对孤独的正向预测作用;(3)对于特定类别的物质主义,敬畏情绪对物质幸福和孤独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较高水平的敬畏情绪能使物质幸福对孤独的作用逆转。本研究结果对打破物质主义与孤独的恶性循环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距离对消费者评估多功能产品的影响:基础功能和附加功能的差异
    苗晓燕, 刘 宁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3):  140-147.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3.002
    摘要 ( 293 )   PDF(pc)(725KB) ( 534 )   收藏
    本研究从解释水平理论出发,探讨了心理距离对消费者评估多功能产品的影响。研究首先检验了消费者对多功能产品基础功能和附加功能的解释水平表征差异(实验1),结果发现消费者以高解释水平表征多功能产品的基础功能,以低解释水平表征多功能产品的附加功能;之后分别操纵时间距离(实验2)和社会距离(实验3),探讨了心理距离对消费者评估不同类型多功能产品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基础功能占优势的产品,消费者在远时间距离(远社会距离)条件下对产品的评估优于近时间距离(近社会距离);而对于附加功能占优势的产品,消费者在近时间距离(近社会距离)条件下对产品的评估优于远时间距离(远社会距离)。结果表明,心理距离影响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多功能产品的评估,且基础功能占优与附加功能占优的多功能产品之间存在差异,消费者在远心理距离时对基础功能占优产品的评估优于近心理距离,在近心理距离时对附加功能占优产品的评估优于远心理距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在押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赵云鹤, 王国芳, 谢中垚, 王雨浩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3):  148-155.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3.003
    摘要 ( 192 )   PDF(pc)(676KB) ( 542 )   收藏
    本研究使用量表法,对北京市某监狱与广州市某监狱420名男性在押服刑人员的孤独感、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水平进行了施测,并对其关系进行了探究。本研究发现:(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2)孤独感与负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3)孤独感在男性在押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他、利己信息注意偏向抑制与自我损耗
    杨众望, 吴佳敏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3):  156-163.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3.004
    摘要 ( 331 )   PDF(pc)(690KB) ( 393 )   收藏
    本研究采用经典双任务范式、结合Stroop范式以探究对于利他或利己信息注意偏向的抑制是否会消耗自控资源引起自我损耗效应。结果显示,利他组和利己组被试在Stroop变式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中性组,且利他组在经典Stroop色词检测任务中的正确反应时要显著长于中性组。结果表明,个体对于利他信息注意的抑制需要消耗自控资源且引发自我损耗效应,而对于利己信息注意的抑制不消耗自控资源而未引起自我损耗效应;双任务范式中双相关自控任务具有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赖燕群, 杨 琪, 牛更枫, 黄宝珍, 王瑞乐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3):  164-171.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3.005
    摘要 ( 323 )   PDF(pc)(640KB) ( 480 )   收藏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以及亲子依恋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亲子依恋量表、欺负和受欺负量表对45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与亲子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亲子依恋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家庭功能通过亲子依恋间接影响欺负和受欺负。该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债感的最新研究进展
    王亚如, 张 丽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3):  172-184.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3.006
    摘要 ( 372 )   PDF(pc)(764KB) ( 822 )   收藏
    个体在互惠中感知到自身具有偿还对方的义务或责任的心理状态被称作负债感,与感激情绪既有共性又有较大差异,属于两种不同情绪类型。以往研究揭示了两者在影响因素、行为结果及内在机制方面的不同。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个体内部心理特征、施方助人成本与受方获益、施方帮助动机及施受双方亲疏关系四个维度;行为结果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感知觉判断、亲社会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方面,其中的内在机制也存在差异,体现在对互惠的关注焦点不同,带有趋近焦点的感激会更关注帮助行为的关系价值,而带有回避焦点的负债感会关注帮助行为的物质价值。最后,未来研究需要在提高结果信效度、强调负债感正向社会价值和增加本土化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份调和器理论:一个新的本土化自尊理论的提出
    王轶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3):  185-192.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3.007
    摘要 ( 349 )   PDF(pc)(831KB) ( 699 )   收藏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特点,采用本土化的“大小我”概念将三重自我构念(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相整合,针对中国人自尊的功能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鉴于高自尊建立的基础是个体能够按照其所处文化赞许的价值标准行事,同时中国人一直深受“中庸”与“和谐”等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所以只有当其小我的需要在大我的约束之中得到恰到好处的满足时,中国人才会拥有高自尊。因此,本文提出,中国人自尊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映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调和好大小我间的关系,故称之为“身份调和器理论”,该理论对于揭示中国人自尊的内涵与机制,助力中国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