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9, Vol. 7 ›› Issue (11): 701-704.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9.11.008
• • 上一篇
摘要: 研究方法是为解决研究问题服务的,只要所用方法适合于研究问题,就是好的、恰当的。然而,当前的心理学有以研究方法本身的优劣来判断研究好坏的偏向,一般而言,使用实验法、高级统计方法的研究更容易得到认可。当研究者过于重视对所谓正统、主流研究方法的使用时,往往会忽视真正的研究问题,这需要将方法与理论、实践相结合。辛自强的专著《心理学研究方法新进展》以问题为中心,介绍了心理学研究中不那么受重视的老方法以及一些新兴方法。对这些方法的介绍,源于作者对心理学研究现状深刻的反思,展示了方法与理论、实践的协调与融合。可以说,这本专著既补全了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认知,又对如何做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
[1] | 朱晓倩, 王一伊, 苏彦捷, 曾晓, 颜志强. 儿童共情研究及其测量工具:回顾与展望[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0): 619-628. |
[2] | 张建新. 再论我国心理学的分化现象[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 41-51. |
[3] | 吕小康, 童笑男, 伍承聪, 郑微微, 汪新建. 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从新冠肺炎疫情看应用心理硕士(MAP)的发展方向[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6): 331-341. |
[4] | 张建新. 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6): 321-330. |
[5] | 姜 鹤. 服务社会现实,推动学科发展:第九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会议纪要[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4): 252-256. |
[6] | 吕小康, 汪新建. 建设“力”“美”兼具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4): 193-199. |
[7] | 詹 泽, 吴宝沛. 适者自杀?——自杀的适应器理论及相关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1): 52-64. |
[8] | 黄梓航, 王 可, 蔡华俭, . 利用开放数据进行心理学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49-569. |
[9] | 辛自强, 张红川, 孙铃, 于泳红, 辛志勇. 财经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50-458. |
[10] | . 行走在心理学与教育相互沟通之路上——《写给教师的心理学》评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 61-64. |
[11] | . 扬中国文化精粹,开养生心理新篇——评汪凤炎教授的《中国养生心理学思想史》[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6): 380-384. |
[12] | . 心理学视野中的谦虚及其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5): 287-298. |
[13] | . 改变现实的心理学:必要的方法论变革[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4): 245-256. |
[14] | . 刘湛恩的心理测量学思想及其实践初探[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2): 756-761. |
[15] | . 社会认同理论及研究现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 4(9): 549-5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