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4, Vol. 12 ›› Issue (12): 735-749.

• • 上一篇    下一篇

主题分析法:中国心理学质性研究新视角

  

  • 出版日期:2024-12-01 发布日期:2024-12-02

Thematic Analysis Method: A New Perspective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Chinese Psychology

  • Online:2024-12-01 Published:2024-12-02

摘要:

相较于心理学中主流的量化研究,主题分析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优势。作为一种分析质性数据的实用技术,主题分析法拥有多元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框架,操作步骤包括:熟悉数据、初级编码、寻找主题、复核主题、主题概念化和发展概念模型。这种方法强大有效并且简单灵活,但需要注意特定的使用规范。当前,中国心理学质性研究虽然发展迅速,却也暴露了方法论认识不足、产出大量泛质性研究等问题。主题分析法在质性研究规范化、心理学方法论变革以及心理学中国化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价值,在中国心理学多个分支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心理学, 质性研究, 主题分析法, 方法论, 应用前景

Abstract:

Compared to mainstream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thematic analysis has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advantages. As 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thematic analysis holds a multifacete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with steps that include: familiarization with the data, initial coding, searching for themes, reviewing themes,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mes, and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model. This method is powerful, effective, simple and flexible, but requires attention to specific norms of use. Currentl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Chinese psych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but it also reveal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method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a large number of generic qualitative studies. Thematic analysis has shown great value in the regulariz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methodological revolution of psychology,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psychology,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many branches of Chinese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 

  • B841
[1] 李子龙 李益 王瑞明.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在线心理学实验工具的开发和可靠性验证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12(2): 115-128.
[2] 鲍晨烨. 从理论到课堂实践的创新探索——评《具身教育心理学:从镜像神经元到心智化课堂》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12(12): 764-768.
[3] 刘燊. 数字时代的“心理庇护所”: 游戏《黑神话: 悟空》中的沉浸式体验与现实逃避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 12(11): 696-704.
[4] 刘燊, 汪澜. 量子形态的元宇宙心理学探微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 11(7): 386-398.
[5] 刘燊. “元宇宙心理学”专题简介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 11(7): 385-385.
[6] 张建新. 人文心理学溯源及特征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 11(1): 58-64.
[7] 陈向群. 具身认知为何是内感受的?——评《具身认知心理学:大脑、身体与心灵的对话》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9): 574-576.
[8] 于战宇, 于颖颖, 张琳然, 马跃, 贾林祥.

“基于大数据的质性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2): 750-759.

[9] 李爽, 訾非. 不同秩序场景中不完美焦虑程度的探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1): 641-647.
[10] 张建新. 再论我国心理学的分化现象[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 41-51.
[11] 张建新. 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6): 321-330.
[12] 吕小康, 童笑男, 伍承聪, 郑微微, 汪新建. 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从新冠肺炎疫情看应用心理硕士(MAP)的发展方向[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6): 331-341.
[13] 姜 鹤. 服务社会现实,推动学科发展:第九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会议纪要[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4): 252-256.
[14] 吕小康, 汪新建. 建设“力”“美”兼具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4): 193-199.
[15] 刘国芳. 好的研究方法专著是方法、理论、实践的统一——评辛自强著《心理学研究方法新进展》[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11): 701-70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辛志勇, 于泳红, 辛自强. 财经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72 -483 .
[2] 韦 晓, 兰继军. 近10年我国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第14~19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分布为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503 -512 .
[3] 韩 璞, 张 凤, 雷秀雅. 不同自我权力感知儿童的学校动力绘画特征[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22 -527 .
[4] 胡锦慧, 辛 聪, 陈幼贞. 编码方式和线索显著性对前瞻记忆的影响[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37 -542 .
[5] 林 桐, 王 娟. 基于视觉情境范式的口语词汇理解研究进展[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70 -576 .
[6] 辛自强, 许燕. “社会心理服务的实践与研究”专题简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577 -578 .
[7] 池丽萍. 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的反思[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588 -589 .
[8] 向光璨, 郭 成, 滕召军, 崔瑞芳. 父母与同伴依恋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希望感的多元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606 -612 .
[9] 姜明照, 孙 铃, 张红川. 社会经济地位与肥胖的关系及其解释机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622 -628 .
[10] . 自尊水平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 4(1): 47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