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01 上一期   
    本期栏目:
    “内感受科学的兴起及其表现形态”专题简介
    陈巍 罗劲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05-705. 
    摘要 ( 170 )   PDF(pc)(633KB) ( 192 )   收藏

    感知身体相关刺激的的传统分类依赖于外感受(即感知来自身体外部的信号)、本体感受(即关于“我”的四肢和身体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的信号)以及内感受(即提供有关身体内部状态信息的信号)之间的区别。外感受、本体感受和内感受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保持我们自己身体的连贯表现和身体觉知的更新至关重要。从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感受刺激的感知上,如视觉、听觉信号和辨别性触觉。在身体表征研究领域(包括一般意义上具身认知取向),大多数工作则集中在本体感受和本体感受与外感受两种信号的整合上。

    直到最近二十年,内感受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以及神经科学和生理学领域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内感觉是来自身体内部和内脏器官(如胃肠道、呼吸、激素和循环系统)的身-脑轴信号。它在确保体内稳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与运动、奖惩、记忆、情绪、思维、决策、自我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过程密不可分,逐渐编织出一张细密的内感受科学巨网。本专栏旨在通过将实验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生理学、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和哲学的观点与证据整合起来,为阐发内感受对人类生活经验、意识和认知的潜在影响窥斑见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食障碍的内感受研究:从理论框架到应用构想
    张静 陈巍 马欢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06-713. 
    摘要 ( 84 )   PDF(pc)(744KB) ( 532 )   收藏

    进食障碍是一种以进食或进食相关行为的持续性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同时还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失调现象,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早期的研究往往更加侧重于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内感受研究的发展,进食障碍的内感受缺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内感受的维度开始,介绍不同进食障碍疾病中以及进食障碍相伴随现象中的内感受缺陷问题的研究,并对进食障碍的内感受研究可能带来的干预方式的改变与改善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感受和情绪的共享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吴晶 徐慧慧 杨影 陈巍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14-720. 
    摘要 ( 277 )   PDF(pc)(671KB) ( 389 )   收藏

    情绪的产生和身体变化密切相关,身体状态及其内感受信号的变化可以构成情绪感受,有可能塑造情感风格。内感受和情绪有共同的生理基础,这一生理基础以前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为中心。内感受预测加工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整合内感受和情绪的理论框架。根据内感受预测加工理论,情绪状态是在减少内感受预测错误和对内感受信号原因的预测推理过程中产生的。内感受预测加工理论不仅为重新理解内感受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从内感受角度治疗与情绪相关的心理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组成员行为的普遍程度对行为预期的影响:规范感知的中介作用
    胡寅凤 龚谨瑜 艾丹枫 黄量杰成 周艳艳 尹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21-730,739. 
    摘要 ( 87 )   PDF(pc)(1406KB) ( 366 )   收藏

    人们可基于群组信息预期未知个体的行为。为考察在实现个人目标效率与遵从群组成员行为存在冲突的情境中,群组成员行为的普遍程度对行为预期的影响,以及规范感知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文字材料模拟情境,通过两个实验对208名在校大学生以及166名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实现个人目标效率与遵从群组成员行为存在冲突的情境中,群组成员行为的普遍程度正向预测行为预期,且规范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无论是面对紧密型群组还是松散型群组,若群组中某行为的普遍程度越高,人们对该行为的规范感知越强,从而越倾向于预期群组成员做出该相同行为。该研究揭示了人们对群组行为的规范感知在预期群组成员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压力感知与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反刍思维和情绪调节的链式中介作用
    褚云峰 姜永志 毛峥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31-739. 
    摘要 ( 215 )   PDF(pc)(727KB) ( 495 )   收藏

    探究压力感知与青少年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和情绪调节在两者间的作用,采用中文版压力感知量表、反刍思维量表、情绪调节量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对514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 (1) 压力感知、反刍思维、情绪调节(表达抑制)、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2) 反刍思维和情绪调节(表达抑制)在压力感知和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 (3) 反刍思维、情绪调节(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压力感知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还可以通过反刍思维和情绪调节(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主取向缓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引发的死亡焦虑
    鲜花 赵玉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40-747, 754. 
    摘要 ( 156 )   PDF(pc)(1197KB) ( 159 )   收藏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其较高的不确定性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体验,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自主取向是个体以自我决定的方式来调节行为的策略,通过将自我看作是具有自主性的个体,可以减少威胁情境对自我的负面影响。研究通过两个被试间实验检验自主取向启动对新冠疫情引发的死亡焦虑的缓冲作用。结果表明,与想象自己牙疼相比,当想象自身感染新冠病毒时,中性启动和受控取向启动的被试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死亡思想可及性,而自主启动的被试没有表现出任何增加。研究结果支持了自主取向可以作为死亡焦虑缓冲器并帮助人们应对由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惧。未来的研究可以检验自主取向是否会产生长期的死亡焦虑缓冲效应并促进心理成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中的小善:社会善念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研究展望
    田萱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48-754. 
    摘要 ( 224 )   PDF(pc)(673KB) ( 672 )   收藏

    社会善念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理解他人并主动让渡选择权利的利他行为,包含关注、感知他人的能力和谦让权利给对方的意愿。与其他典型利他行为相比,社会善念具有低成本、主动性两个特点。社会善念的产生受到心理理论、人格特质、人际距离和道德准则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聚焦于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社会善念随个体发展的变化研究和不同文化下的社会善念,进一步扩展社会善念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二十年校园欺凌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刘燊 曹斐臻 张林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2):  755-768. 
    摘要 ( 170 )   PDF(pc)(1131KB) ( 323 )   收藏

    为宏观地把握国外校园欺凌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对近二十年5331篇校园欺凌文献的年发文量、年被引量、机构、作者、国家、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校园欺凌研究的年发文量和年被引量都在持续攀升;美国是国际校园欺凌研究最重要的国家,中国的校园欺凌研究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还有待继续提升;校园欺凌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包括探索导致校园欺凌的消极人格因素和缓解校园欺凌的积极人格因素以更精准地干预和遏制校园欺凌、重视并探索性少数群体校园欺凌的特点及其干预路径、进一步厘清网络欺凌与传统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身体意象与欺凌行为之间复杂的作用机制、在延续传统干预与遏制校园欺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