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0, Vol. 8 ›› Issue (4): 200-205.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4.002

• • 上一篇    下一篇

黑暗三人格与青少年的人际信任:社会排斥体验的中介作用

董 妍,王鸿飞,贺义雄,张登浩   

  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2)
  • 出版日期:2020-04-01 发布日期:2020-04-07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BSH130);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9-GMB-005)成果。

Dark Triad and Adolesc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Ostracism

DONG Yan; WANG Hongfei;  HE Yixiong; ZHANG Denghao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 Online:2020-04-01 Published:2020-04-07

摘要: 为探究黑暗三人格与青少年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及社会排斥体验的中介作用,采用黑暗三人格量表、青少年排斥体验量表和青少年人际信任问卷对390名青少年被试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1份。结果显示:(1)黑暗人格中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维度对人际信任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2)社会排斥体验中的拒绝维度在精神病态与人际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忽视维度在自恋与人际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男生在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忽视体验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是性别在中介模型中并没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黑暗三人格, 青少年, 人际信任, 社会排斥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rk Triad and adolesc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ostracism between them, we investigated 390 adolescents by using Dirty Dozen, Ostracism Experience Scale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had direct negative prediction on interpersonal trust. (2) Being excluded experience (one dimension of ostracism) played a partial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psychopath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being ignored experience (another dimension of ostracism) played a ful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narcissism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3) boys scores of machiavellianism, psychopathy trait and experience of being ignore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 scores, however, gender doesnt play moderating roles in the mediator models.

Key words: dark triad, adolescence, interpersonal trust, ostracism

中图分类号: 

  • B848
[1] 郭笑笑, 高 雯, 董成文, 夏丽帕·艾尔肯. 两类亲职化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不同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3): 170-179.
[2] 申奥文, 高雯, 顾娟, 张嘉欣, 于艾卉. 亲子沟通不一致与寄宿青少年的学校适应:两类应对方式不同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3): 180-192.
[3] 辛自强, 李越.

中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测验编制的总体报告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0): 596-609.

[4] 邵蕾 董妍 冯嘉溪 张登浩. 父母“低头族”与青少年攻击性: 社会排斥与人际敏感性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9): 513-520.
[5] 黄琪琪 叶婉玉 黄义婷 窦凯. 歧视知觉对异地就读新疆生文化适应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9): 542-551.
[6] 王彩凤, 崔占玲. 青少年 “矮” 负面身体自我的现状及其对身高与身份的感知[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7): 414-422.
[7] 赖燕群, 杨 琪, 牛更枫, 黄宝珍, 王瑞乐.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3): 164-171.
[8] 孙 姣 钟 妮 毛晋平. 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发展特点的调查[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11): 663-.
[9] 王协顺, 苏彦捷. 中国青少年版认知和情感共情量表的修订[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36-547.
[10] 齐春辉, 张 振, 张倩倩. 大学新生观点采择、人际信任在自我控制与攻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7): 409-415.
[11] 方 臻, 高雯, 黄静静, 陈雅岩. 不同社交网站使用动机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多重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7): 385-395.
[12] 姜永志, . 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评估问卷编制#br#[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613-621.
[13] .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4): 223-230.
[14]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2): 723-727.
[15] . 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1): 665-6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刘洋, 刘筱萌, 李爽怡, 万造君, 苑媛. 家长式领导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上下级关系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13 -521 .
[2] 韩 璞, 张 凤, 雷秀雅. 不同自我权力感知儿童的学校动力绘画特征[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22 -527 .
[3] 林 桐, 王 娟. 基于视觉情境范式的口语词汇理解研究进展[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70 -576 .
[4] 辛自强, 张红川, 孙铃, 于泳红, 辛志勇. 财经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50 -458 .
[5] 张晶晶, 余真真, 田 浩. 亲环境行为的情理整合模型:生态情感卷入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84 -492 .
[6] 余习德, 鲁 成, 高定国. 时间流逝感与时间观、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93 -502 .
[7] 陈必忠. 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多重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28 -536 .
[8] 寇彧. 亲社会心态培育是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内容[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595 .
[9] 张林.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597 -598 .
[10] 辛自强, 许燕. “社会心理服务的实践与研究”专题简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0): 577 -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