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big data; qualitative research,mixed study ,"/>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left;"> “基于大数据的质性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1, Vol. 9 ›› Issue (12): 750-759.

•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大数据的质性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出版日期:2020-12-01 发布日期:2022-01-26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JC19003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YC0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2021SJB0504)、江苏省苏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SBXLKTYJ33004)、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SJCX12086)、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021XKT0449)。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Big Data" in Psychology

  • Online:2020-12-01 Published:2022-01-26

摘要:

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大数据和质性研究逐渐获得了研究关注与应用。目前,大数据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聚焦于公共社会事件,质性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同时二者的结合研究尚未得到关注。本研究针对“基于大数据的质性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论证,分析这一混合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首次提出具体行动路径,并阐述其在心理学中的优势、应用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新思路,使心理学在未来跨学科的发生与发展、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发挥真正切实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学, 大数据, 质性研究, 混合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big data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have gradually gained research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in psychology focuses on public social events. In the meantime,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also needs to be expanded. Domestic studie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and use this method or put forwar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such as mixed research methods.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in-depth demonst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big data" in psychology,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integrated method. On this basis,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d specific action path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big data" for the first time. Furthermore, this study expounds on the advantage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big data" in psychology. In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big data" is helpful to help psycholog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grated disciplines and make psychology play a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solving practical social problem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sychology')">

psychology, big data; qualitative research, mixed study

[1] 李爽, 訾非. 不同秩序场景中不完美焦虑程度的探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1): 641-647.
[2] 张建新. 再论我国心理学的分化现象[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 41-51.
[3] 张建新. 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6): 321-330.
[4] 吕小康, 童笑男, 伍承聪, 郑微微, 汪新建. 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从新冠肺炎疫情看应用心理硕士(MAP)的发展方向[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6): 331-341.
[5] 姜 鹤. 服务社会现实,推动学科发展:第九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会议纪要[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4): 252-256.
[6] 吕小康, 汪新建. 建设“力”“美”兼具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4): 193-199.
[7] 刘国芳. 好的研究方法专著是方法、理论、实践的统一——评辛自强著《心理学研究方法新进展》[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11): 701-704.
[8] 詹 泽, 吴宝沛. 适者自杀?——自杀的适应器理论及相关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1): 52-64.
[9] 黄梓航, 王 可, 蔡华俭, . 利用开放数据进行心理学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49-569.
[10] 辛自强, 张红川, 孙铃, 于泳红, 辛志勇. 财经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50-458.
[11] . 行走在心理学与教育相互沟通之路上——《写给教师的心理学》评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 61-64.
[12] . 扬中国文化精粹,开养生心理新篇——评汪凤炎教授的《中国养生心理学思想史》[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6): 380-384.
[13] . 理想医生角色:医患双视角的定性与定量分析[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6): 321-326.
[14] . 心理学视野中的谦虚及其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5): 287-298.
[15] . 改变现实的心理学:必要的方法论变革[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4): 245-25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孙 铃, 宋晓星, 周战强, 孟祥轶, 辛自强. 财经知识的概念、结构和测量[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59 -464 .
[2] 韦 晓, 兰继军. 近10年我国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第14~19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分布为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503 -512 .
[3] 刘洋, 刘筱萌, 李爽怡, 万造君, 苑媛. 家长式领导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上下级关系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13 -521 .
[4] 辛自强, 张红川, 孙铃, 于泳红, 辛志勇. 财经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50 -458 .
[5] 张红川, 苏 凇, 吕杰妤, 张 梅, 辛自强. 基于理性决策的财经能力:概念、结构与测量[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65 -471 .
[6] 张晶晶, 余真真, 田 浩. 亲环境行为的情理整合模型:生态情感卷入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84 -492 .
[7] 韩 璞, 张 凤, 雷秀雅. 不同自我权力感知儿童的学校动力绘画特征[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22 -527 .
[8] 胡锦慧, 辛 聪, 陈幼贞. 编码方式和线索显著性对前瞻记忆的影响[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37 -542 .
[9] 袁上清, 孙 铁, 郑鹭鸣, 肖 风. 应激对不同动态条件的内隐时间特征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9): 543 -548 .
[10] 余习德, 鲁 成, 高定国. 时间流逝感与时间观、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8): 493 -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