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2, Vol. 10 ›› Issue (11): 682-694.
摘要:
借助三水平元分析技术考察共情与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二者关系的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获得了29项研究和57个效应量,合计15682名被试。元分析结果显示,共情和同伴关系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二者关系受共情维度、发展阶段和测量工具的调节。这意味着共情与同伴关系密切相关,与情绪共情相比,认知共情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更强;共情与同伴关系的联系呈现倒U型的发展曲线,儿童中期最强,学前期和青春期次之,成年早期较弱。与其他测量工具相比,采用概念和测量上更符合共情和同伴关系的测量工具获得的共情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更高,例如Rieffe等人开发的共情问卷以及Bukowski等人开发的友谊质量量表。上述结果表明,良好的共情能力与积极的同伴关系紧密相关,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关注共情的积极影响。
[1] | 汪果 高舒怡. 情境线索对旁观者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8): 466-476. |
[2] | 李娇娇 徐碧波 陈晓云 尹锡杨 陈梅 . 自尊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2): 65-74. |
[3] | 赵航 计艾彤 金灿灿.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适应的关系:同伴关系和年龄的双重调节作用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 10(10): 596-606. |
[4] | 艾 娟, 贾喜瑶. “有感而发”:感动对利他行为倾向的促进[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3): 149-155. |
[5] | 朱晓倩, 王一伊, 苏彦捷, 曾晓, 颜志强. 儿童共情研究及其测量工具:回顾与展望[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0): 619-628. |
[6] | 符婷婷, 李 鹏, 叶 婷. 共情和网络欺凌: 一个链式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2): 104-113. |
[7] | 孙 姣 钟 妮 毛晋平. 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发展特点的调查[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11): 663-. |
[8] | 颜志强, 刘 月, 裴 萌, 苏彦捷. 儿童共情问卷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14-522. |
[9] | 王小金, 徐家颖, 郝 芳. 自身尴尬与共情尴尬对助人决策的影响[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48-555. |
[10] | 王协顺, 苏彦捷. 中国青少年版认知和情感共情量表的修订[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36-547. |
[11] | 魏 祺, 苏彦捷. 学龄前儿童中的共情及其不同成分[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23-535. |
[12] | 刘雅茜, 陶明达. 国内外利他行为研究现状与趋势[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8): 504-512. |
[13] | 田 园, 刘富丽, 苏彦捷. 3~6岁儿童对消极情绪的理解:抑制控制与共情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6): 321-331. |
[14] | 袁晓劲, 刘 昌, 柳 林. 共情的心理加工过程机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11): 683-692. |
[15] | .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9): 521-5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