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9, Vol. 7 ›› Issue (6): 321-331.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9.06.001
• • 下一篇
摘要: 为考察3~6岁儿童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并探讨儿童的共情和抑制控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实验采取颜色作为情绪标签的方法,对86名3~6岁儿童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儿童会使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效价的情绪,高抑制控制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消极情绪,且不受共情水平的影响;共情水平只对低抑制控制儿童的消极情绪理解起作用。在不同年龄阶段,共情在消极情绪理解中的作用有所差异,3~4岁时主要是情绪共情起到作用,而5~6岁时主要是认知共情起作用。实验表明,颜色作为情绪标签是研究儿童情绪理解的有效方法,抑制控制和共情交互地影响了3~6岁儿童的消极情绪理解,高抑制控制促进儿童的消极情绪理解,低抑制控制儿童对他人消极情绪的理解需要其共情能力的参与。
中图分类号:
[1] | 石曜彰, 孟现鑫. 抑制贬值效应:抑制控制对个体情绪感受的影响[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9): 567-576. |
[2] | 艾 娟, 贾喜瑶. “有感而发”:感动对利他行为倾向的促进[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3): 149-155. |
[3] | 朱晓倩, 王一伊, 苏彦捷, 曾晓, 颜志强. 儿童共情研究及其测量工具:回顾与展望[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 9(10): 619-628. |
[4] | 符婷婷, 李 鹏, 叶 婷. 共情和网络欺凌: 一个链式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 8(2): 104-113. |
[5] | 王小金, 徐家颖, 郝 芳. 自身尴尬与共情尴尬对助人决策的影响[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48-555. |
[6] | 王协顺, 苏彦捷. 中国青少年版认知和情感共情量表的修订[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36-547. |
[7] | 魏 祺, 苏彦捷. 学龄前儿童中的共情及其不同成分[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23-535. |
[8] | 颜志强, 刘 月, 裴 萌, 苏彦捷. 儿童共情问卷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9): 514-522. |
[9] | 袁晓劲, 刘 昌, 柳 林. 共情的心理加工过程机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11): 683-692. |
[10] | . 艺术经验与共情: 审美愿望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3): 130-137. |
[11] | . 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眼跳特征差异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2): 705-713. |
[12] | . 自然拟人化与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关系:自然共情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1): 654-664. |
[13] | . 演化视角下的人类愤怒:愤怒标定理论[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0): 596-604. |
[14] | . 暴力媒体使用与儿童青少年共情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0): 586-595. |
[15] | . 共情的时代变迁:一项横断历史元分析[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10): 578-585. |
|